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区域简介
凤凰文昌塔
“凤凰文昌塔”耸立在岭下村西面路口,塔基六角,塔身用青砖砌造,塔高六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是四层,到同治年间,加为六层,是宝安县现存最高古塔。每层塔门均有石匾或对联,塔为叠涩出檐,无平座,塔基和第一层下半段,用青麻石砌筑,檐用五层菱角牙子,七层平砖叠涩砌出。第一层正面用方形门,第二、三层正门用券门,四、五层正面用窗,六层正面用圆窗。每层之第二、六面用长条形小窗透光。六注攒尖顶。塔刹已被雷击毁。塔内每层原有楼板、木梯,引攀至顶。塔高约二十公尺。
塔门的联匾分别是:第一层为:“凤阁朝阳”、第二层为“开文运”,左右联为:“近丹山从凤翥,天开黄道任龙翔”,三层为“经纬楼”,左右联:“风云蟠五岭,金壁联三台”;四层为“独占”;五层为“直上”;六层为“绮汉”,均为楷书阳文。字体极为刚劲有力。
塔边一股溪流,绕塔住下迳流,汇入珠江。溪边绿榕摇映,风景十分幽雅。现为政府宣布为保护古文物之塔。
朝阳云犬石
“朝阳云犬石”俗称(护村大石狗),端坐岭下村后面小山岗上,是一天然设造大石狗。历古称为“护村云犬石”其状甚肖活犬,端坐岗上,守望警戒,保护村庄。
“普门示现牌坊”
“普门示现牌坊”,是进入凤凰岩入口处。牌坊正面刻着“要渡自渡”,背刻“普门示现”。是现居香港宝莲寺凤岩古庙旧主持泉慧太师所题。
青牛跃涧留仙迹
“青牛跃涧留仙迹”,在单车保管站溪边,石桥左侧,有一大花岗石,石边有大牛蹄印。相传是明季凤岩古庙主持蔡若虚大练师成道时,太上老君骑着青牛,由此跃涧而过,而留下仙迹。
圣水玉泉
“圣水玉泉”是在石级道上,半山亭侧,相传是观音大士,体会游人到此,已口干颈渴,特幻化一道伏流云泉在半山亭侧,以便游人解渴,品泉聊憩。故游人到此,都洗手乐饮一番,还有一些游客,用瓶子载回家中,烹茶饮用。
松径风琴
“松径风琴”,在登山石级道上,活途松荫蔽日,清风徐来,松盖上奏起铿锵声调,有如八音并奏。弦管齐鸣。在清代已列为凤岩八景之一。现在径旁,尚竖有“松径风琴”古碑一方。现沿途建有古式碧瓦“半山亭”、“步云亭”,以供游人歇憩,览赏一路风光。
凤岩古庙
“凤岩古庙”建于元初大德年间,是文天祥从孙文应麟所创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经官府、民间倡修可考者亦有六次,古庙全盛时期为明朝中叶,当年新安县进士郑文炳咏有秋日游凤凰岩诗,传颂四方。相传文应麟在此见到观音题云,晚上得观音托梦而建此庙。故建庙以来便供奉观音菩萨。古庙解放后,便湮没三十多年。现重修一新。长石砌墙,琉璃碧瓦,古朴雅致,面积宽广。庙内除供奉神像外,前座设有文天祥纪念馆,中座有应麟亭,以纪念文氏先贤。
净瓶洒露
“净瓶洒露”是一巍峨之大石,耸立在古庙和莺哥石相连,中间连成一大洞,幽静雅好。人可攀登石顶玩乐,眺望海景。石旁有明朝进士郑士忠所题“净瓶洒露”石碑。
莺石点头
“莺石点头”为一天然巨石,形肖莺嘴,在县志记载为邑中奇景。石旁有一古碑,康熙丙辰进士文超灵所题“莺石点头”。石上亦镌刻有不少名人题咏之诗。
凤凰仙洞
“凤凰仙洞”为一天然石岩洞,内供奉观音。相传昔曾有凤凰栖宿其内,故名凤凰岩。明季蔡若虚大练师,在此成道化仙后,称为仙洞。
麻篮仙印
“麻篮仙印”在一大石台上(俗叫石地塘)高约四、五公尺,石面略平,面积约有二十多平方公尺,相传文应麟曾见观音化成白衣妇女,在此织麻纺线,留下麻蓝印、脚迹印在此。石旁有清进士蔡学元所题“麻蓝仙印”石碑。
长寿仙井
“长寿仙井”位于古庙旁。在海拔二百公尺的山上,有长年不竭井泉。以供游人烹调、饮用之便。传说:井穴是观音大士所指点而成,为游客清暑解渴而设。井水甘香馥郁,长饮可强身益寿。番禺举人陆奠邦,为其竖碑。
合掌枕流
“合掌枕流”是两座巍峨巨石相挨叠成,形肖合掌,古称:“合掌石”。新安县志亦记为邑中奇景。掌罅有洞,洞内有溪流,洞壁有天然蟠龙刻石(凤毛神化庆云龙)相传宋少帝曾在此避难,龙袍挂在石壁上,所以有此龙壁奇迹。
云顶参天
“云顶参天”俗称飞云顶。是凤岩古庙背后之鳌峰,海拔三0九公尺。古来游凤岩者,必登此处。明朝新安进士郑文炳在游凤岩后,便咏下:(……扶节直上飞云顶,举手不觉摩苍冥……)之佳句,“云顶参天,古列为凤凰岩八景之一。)
宝安之最
镇海文阁
位于西乡固戌村西南海边古沙提上,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25年(1899)和1934年曾两次重修。阁内存有清光绪《重修文阁碑记》。
镇海文阁共3层,阁身方形,边长4.2米,高约12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砌垒。每层之间均是砌莲花托或大牙砖,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围浮雕花、草、树木、人物等图画,工艺技术较高。硬石顶上又覆琉璃瓦。阁内有楼板和门洞,可登临观海。
镇海文阁三层石门额上分别刻有“联登内阁”、“更上一层楼”、“会极”三条横幅。据传是几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时手抵文笔所书。原阁顶立有一支木制毛笔,称“文笔”,乾隆年间失火被焚。
镇海文阁是深圳仅存的古阁建筑,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塔
位于福永镇岭下村口,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是该村文天祥后人为纪念文天祥兄弟同登进士,文氏族人力图“开文运”而立,古名文塔,又称凤凰塔或风水塔。
该塔造型奇特,典雅秀丽,是古塔建筑中较为少见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楼阁式砖塔六层。每层有菱角,砖叠涩出檐,顶为六角攒尖顶,高20多米。塔内有楼梯可上塔顶。文塔是深圳市仅存的一座古塔建筑,198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修葺一新,实施修复保护。
永兴桥
永兴桥,位于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康熙年间监生曾桥川建,日久倾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钦赐翰林曾联魁、贡生曾腾光、曾应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又再次修葺。
永兴桥“周围俱以白石砌之,阔三丈余,长十丈余,高五丈余。桥孔有三,上列栏杆,工程浩繁,颇为坚固。”八四年重修后,桥长50米,宽3.4米,桥洞3个,洞高5米余,上列栏杆,望板上浮雕龙凤图案各一组和桥头望柱圆雕生动的狮子。全桥用花岗岩石砌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
“永兴桥……锁前溪而跨两岸,当往来要冲,东接黄松岗乌石岩诸路,西连云林茅洲诸圩。”桥下的新桥河与茅洲河汇合注入珠江,桥头原有码头和文昌塔,与永兴桥交映相辉,颇为壮观,可惜都不存在了。永兴桥东岸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当时直至清末民初松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后逐渐式微,现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条,数间商铺。一座被当地人称作“当铺”的炮楼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兴桥的南侧。永兴桥时逾三百载,是市不可多得的古桥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绮云书室
绮云书室位于宝安西乡街道乐群村,由爱国港胞郑姚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砖、石、木结构,单檐硬山顶,辘筒瓦屋面,抬梁式构架,为郑氏家族的私塾学校,是深圳市历史上最大、建筑艺术性最好的私塾学校,该建筑的要雕、石雕、砖碉、灰塑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有“深圳的陈家祠”之美誉。特别是所有的木构件全部使用红木制作,质地上乘,选料考究,为岭南地区所仅见。现在左右两侧建筑均被拆,仅保留中间部分。大革命时期,宝安县第二区农民运动和党组织曾在绮云书室进行革命活动。因此,其不公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同时还是一处革命旧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大宗祠
位于沙井街道新桥村,约建于明代,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据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余年。
位于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细腻的花岗岩砌筑,坊株前后用抱鼓石相护,坊上横额书写楷书“大学家风”四个大字。据说,仅清朝时,便出过翰林及七个进士、数十位举人和秀才。
观澜老街
观澜老街由观澜大街、卖布街等十几条街道、巷道组成,在清代,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转站,素有“小香港”之称。现存雕楼十五座,商铺一百多间、民居数百栋,这些清中期到民国时期的精美建筑至今保持着岭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时期的布局和风格。
观澜老街一座活的客家历史、经济、文化、民居博物馆。是深圳历史上仅“四大名墟”之一。
万福壁和九龙柱
万福壁于1999年落成,长130米,高5.67米,厚达10多厘米。万福壁采用红色紫砂陶高温烧制而成,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约11万公斤,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录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中共宝安县“一大”会议旧址位于安庆安区松岗街道燕川社区,始建于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陈素白的后人为纪念其祖先而兴建的分支祠堂,该祠为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两廊枋建筑,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清水外墙,大门门面、部分厅柱、墙角下部、檐阶、天井以经砂石岩石条为材料,前厅屋顶为船型脊,后厅屋顶为博古脊,通面阔11.6米、进深18.4米,占地面积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宝安县委在此如开了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抗日战争期间,我党领导建立的东宝行政督导处设在燕川村,这里曾作为督导处开展农民运动、减租减息的办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宝安区文管办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其进行维修及设备的完善,并举办了“宝安革命风云”陈列展览,把素白陈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宝安县“一大”会议纪念馆,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现被深圳市确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